服务项目

公司名:周村大家园家政服务部

马路街店 孔经理  3076187 

王经理  8771191 

月嫂服务 杨经理  8770532

地址:淄博市周村区马路街141号(148医院东南方向300米路北)

育婴知识

周村家政行业观察:周村保姆标准化服务如何重塑“保姆”职业形象

时间:2025-4-24

 在周村区,家政行业正通过标准化服务的推进,逐步打破传统“保姆”职业的刻板印象,重塑其专业、规范、可信赖的职业形象。这一转变不仅提升了从业者的社会地位,也推动了行业的高质量发展。以下从政策驱动、技能培训、服务规范、职业认同四个维度展开分析。

 
一、政策驱动:标准化建设筑牢职业根基
政策落地与行业规范
周村区积极响应国家《关于推动家政进社区的指导意见》,将家政服务标准化纳入民生实事工程。通过建立家政服务企业信用档案、推行持证上门服务、搭建“互联网+家政信用”平台等措施,构建了覆盖全行业的信用监管体系。目前,全区已有5家企业、300余名家政服务员录入信用平台,实现了服务过程可追溯、服务质量可评价。
2023年,周村区商务局联合多部门开展“家政兴农行动”,从稳岗返岗、助企纾困、技能培训等方面入手,推动家政服务向规范化、职业化转型。
标准引领与质量提升
随着《家政服务 母婴护理服务质量规范》《0~3岁婴幼儿居家照护服务规范》等国家标准的实施,周村区家政行业对从业者的学历、技能、服务流程等提出了明确要求。例如,母婴护理员需持有婴幼儿发展引导员证书,育婴员需掌握0~3岁婴幼儿敏感期教育指南,服务机构需建立母婴护理员档案、客户服务档案,并通过信息化手段记录服务过程。
标准化建设倒逼企业提升服务质量。某家政机构通过重新梳理服务流程,拓展App、小程序等交互渠道,客户满意度显著提升。
二、技能培训:专业化赋能职业形象升级
分层分类培训体系
周村区构建了“需求+培训+就业”全链条服务模式,针对不同群体开展特色技能培训。例如,西马社区引进第三方机构开展月嫂、育儿嫂家政培训,航东社区举办“一老一小”家政培训公益课堂,东街社区开设政务礼仪专题培训。培训内容涵盖适老化家居改造、老年营养膳食搭配、儿童安全防护知识、婴幼儿早教服务等。
培训形式灵活多样,包括技能培训夜校、周末培训班、社区村居“微课堂”等,方便群众就近错时学习。
职业认证与职业发展
家政服务新国标对从业者实行分级管理,如母婴护理员分为一星级至金牌级六个等级,每个等级对应不同技能要求和服务标准。这一制度为从业者提供了清晰的职业发展路径,激发了其提升技能的积极性。
培训与就业衔接紧密。周村区通过组织家政服务招聘季、开展直播带岗等活动,为参训学员提供岗位推荐、就业信息咨询等服务。2024年,全区累计举办招聘活动141场,提供岗位9516个次,助力5560人实现就业。
三、服务规范:标准化流程重塑职业信任
服务内容与流程标准化
在母婴护理领域,新国标要求从业者掌握产妇护理、婴儿护理、早期教育等技能。例如,月嫂需具备产后伤口护理、母乳喂养指导、新生儿黄疸观察等能力;育儿嫂需熟悉婴幼儿敏感期教育方法,能够制定个性化早教计划。
在养老服务领域,家政服务员需掌握助浴、翻身拍背、康复辅助等技能。周村区通过开展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培训,提升了从业者的专业水平。
职业形象与行为规范
标准化服务不仅要求技能达标,还强调职业形象与行为规范。从业者需保持清洁整洁的外表、礼貌待人的态度、积极的工作热情,并与雇主建立良好沟通关系。例如,保姆需定期洗澡、勤洗双手、穿着整洁,以专业素养和亲和力赢得雇主信任。
四、职业认同:社会价值提升职业尊严
社会认知转变
随着标准化服务的推进,家政从业者的社会地位逐步提升。周村区通过举办家政服务技能竞赛、评选优秀家政服务员等活动,树立了行业标杆,增强了从业者的职业荣誉感。
媒体宣传也发挥了重要作用。例如,报道家政服务员通过技能培训实现就业增收的故事,展现了家政行业的广阔前景。
职业前景与保障
家政行业的高端化、专业化发展趋势为从业者提供了更多机会。例如,高端家政服务需求增长,对从业者的学历、技能、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。
政府通过落实创业补贴、社会保险补贴等政策,支持家政企业吸纳重点群体就业,进一步提升了职业吸引力。
结语
周村保姆行业通过标准化服务重塑“保姆”职业形象,不仅提升了从业者的专业能力和社会地位,也推动了行业的高质量发展。未来,随着政策支持力度加大、技能培训体系完善、服务规范持续升级,家政行业将进一步释放就业潜力,成为吸纳劳动力、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。
 
下一篇:
上一篇: